卦蕴天机:蒋介石迷信史(高峰)
蒋介石对风水占卜深信不疑,用以决定重大决策,然而,他终究未能逃脱败亡的宿命。从秘密选址建造陵墓,到葫芦岛上求取神签,再到武山庙中寻求凶兆,直至最终黯然退守宝岛台湾,他一生对神鬼之事深信不疑,却屡屡误判,最终成为后世谈资中的笑柄。
在民国时代,众多军阀与政界人士笃信各种迷信。每逢政事、军务或生活中遇到重大转折,他们往往会求助于风水布局、八字排盘、卜卦等神秘仪式,以此为依据做出抉择。蒋介石的一生,无不受到神鬼风水之说的深刻影响,堪称民国政坛中迷信行为之最。
秘密选墓地
在我国封建时代,帝王们生前极尽奢华,即便在离世之后,亦追求豪华的葬礼,甚至早早便选定自己的陵墓之地。蒋介石虽自称革命先驱,但在继承封建帝王遗风方面,却毫不逊色。1946年,蒋介石以抗战英雄的身份重返南京,便开始精心挑选自己的陵墓。他暗中邀请雪窦寺长老太虚,向他透露了自己的意图。听闻蒋介石的构想,太虚长老便在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,为他寻觅了风水宝地。
太虚法师巡视了紫金山的前后,最终择定了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的一隅,此地虽处紫金山半腰,却仍可俯瞰南京全貌。法师选定后,蒋介石随即引太虚法师进入密室,落座之后,太虚法师便展出了所绘的墓地草图。蒋介石问道:“法师,请直言相告。”
漫谈天地四方,他如此这般,玄妙深奥地一番议论。最终得出结论:“真乃世间难觅的绝佳风水宝地。”
蒋介石听闻此言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太虚法师接着说道:“今我已揭露天机,龙脉已有所动摇。君应于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建造一亭,命名‘正气亭’,以稳固龙脉。待君百年之后,得以在此安享天年,纵然不能确保蒋家江山万世长存,亦能令蒋家福禄延绵不绝。”
蒋介石闻言心中喜悦倍增。数日之后,他以游览钟山名胜为名,拄杖攀登,自紫霞洞西行至层岗之上,远眺天阙,目睹太虚所指之地,山川的壮丽、林壑的秀美,皆非他处可比。此地既高于明孝陵,又低于中山陵。东侧是紫霞洞,西侧则是独龙岗宝球峰,下方便是“忠烈塔”——即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。四周环境清幽,令人心旷神怡,蒋介石遂命下属在岩下开凿石块,构筑一亭,名为壮观瞻,实则遵从太虚的嘱托。
抗战胜利仅一周年之际,我国经济状况颇为拮据。中山陵陵园管理委员会因无力筹集维修亭子所需的资金,后幸得美国、英国等地华侨慷慨解囊,方使得亭子工程得以启动。
“蒋中正”。亭后还砌有花岗石挡土墙,中央竖立着碑刻,碑文由孙科先生撰写,名为“正气亭记”。
葫芦岛问卦
抗日战争的胜利尘埃落定后,蒋介石随即挑起了内战的战火。然而,战局的发展并未如他所愿,偏离了既定的轨迹。
1946年7月,我军总兵力达120万,而蒋介石的军队则高达430万。然而,到了1947年6月,我军兵力已增至195万,其中正规军超过百万;相较之下,蒋介石的军队人数降至370万,正规军亦缩减至150万。尽管旅的编制达到248个,但实际具备机动作战能力的旅却仅有40个。
1947年6月30日,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中央政治会议联合召开的全会上,决议强化对中共的军事攻势,并正式发布了“讨伐令”。
当日,刘伯承、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的十余个纵队,自鲁西南渡过黄河,挥师南下,挺进大别山,展开外线作战。自那日起,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反攻。与此同时,中共依然坚持集中优势兵力的策略,不失时机地致力于歼灭蒋介石的有生力量。
7月1日,蒋介石在北平主持军事会议。4日,蒋亲自主持国务会议,通过实施全国总动员案,同时说明,为“拯救”解放区人民,巩固国家统一,消灭中共,按期实施宪政,必须全国总动员。5日,蒋发布“剿共戡乱令”。
渡过黄河的刘邓大军,蒋介石误判他们将在黄河北岸“立足未稳,被迫流窜”,故而选择忽视,继续集中力量攻打山东。刘邓大军则借此良机,向鲁南的菏泽、郓城、金乡、钜野、定陶、曹县等地区发动攻势。在7月份的一个月内,他们接连击败了蒋介石的整编55师、32师、66师、70师、63师,共计9个旅,歼灭敌人约5.6万人。此外,还俘虏了整编66师师长宋瑞河、70师师长陈颐鼎以及55师副师长理亚明等人。
8月23日,陈赓与谢富治率领的晋冀豫野战军一部,从山西省南部渡过黄河,奋勇挺进豫西地区,与刘伯承、邓小平等的部队相互支援,共同对国民政府军陇海线上的部队发起了猛攻。10月13日,我军成功歼灭武庭麟指挥的整编15师两个旅和整编76师的一个旅,共计3.1万名敌人,切断了蒋军从潼关到洛阳的联络线。11月下旬,我军继续追击,最终歼灭了整编15师的残余部队,生俘师长武庭麟,同时亦消灭了大量敌方的保安团,总计1.2万余人,成功在豫西地区建立了40多个县的解放区。
在1948年春季,面对战局的演变,蒋介石果断将战略由全面防御调整为分区防御,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二十个绥靖区。这些区域中,战略要地与主要交通线路被特别列为重点。蒋介石将此战略称为“总体战”。
同年八月上旬,蒋介石于南京主持了一场军事会议。在会上,他采纳了杜聿明的策略,决议组建“机动兵团”,旨在战略关键区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决战,以期扭转当前的战局。蒋介石将这一重要使命委托给了杜聿明。此外,会议还作出了放弃东北、沈阳的决定。
同年九月伊始,毛泽东亲自部署并指挥了辽沈战役。东北野战军遵循中央军委确立的辽沈战役作战策略,于9月12日集结六个步兵纵队与一个炮兵纵队,对北宁路锦榆段发起了攻势。直至10月1日,连续击溃了绥中、兴城、义县等地的国民党守军,并控制了塔山、高桥等锦北的战略要地,从而完成了对锦州的严密包围。9月30日,蒋介石抵达北平,亲自坐镇指挥辽沈战役。在与傅作义交谈时,蒋介石表示:“革命面临挑战,但数年后,美苏必有一战……若美国胜出,我国也将共享胜利。”
蒋的发言让在场的将领们感到沮丧,普遍认为蒋已失去信心,寄希望于美国人的援助以求侥幸成功,这场战斗还如何继续?
10月2日,蒋介石乘飞机抵达沈阳,主持了一场军事会议,旨在号召沈阳的高级将领全力支援锦州。蒋介石的意图是放弃沈阳,计划通过锦州撤退东北的主力部队。然而,此时卫立煌却坚持主张坚守沈阳,他提议从关内派遣援军至东北,与辽西的部队汇合,随后北上接应长春的郑洞国部队,最终集中兵力支援锦州。但蒋介石并未接受这一建议。于是,沈阳地区的国民党军11个师和3个骑兵旅,在廖耀湘的指挥下组成了“西进兵团”,并派遣顾祝同前往沈阳监督执行。尽管如此,卫立煌始终拖延不决,未能及时派遣沈阳的主力部队支援锦州,甚至拒绝放弃沈阳。
若卫将军能早日遵从蒋将军的命令,派遣主力部队支援锦州,势必会增强辽西的军事力量,这对东北解放军成功解放锦州将构成极大的不利影响。
10月3日,毛泽东急电东北解放军,指示其迅速发起对锦州的强攻,同时务必全歼所有增援锦州的敌军。
10月6日,蒋介石亲临葫芦岛,亲自坐镇指挥战事。随后,他作出决定,调集华北、山东两地的9个师部队,组建一支东进兵团,并任命侯镜如为总指挥,以支援锦州战事。
侯镜如,原名心朗,籍贯河南永城。曾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第三十师参谋长、旅长,荣膺陆军少将衔。随着抗战的爆发,他先后担任第九十二军师长、副军长及军长等职。抗战胜利之际,他被任命为北平警备司令。至1948年,他升任第十七兵团司令官,并被授予陆军中将之荣誉。
随着战局对蒋介石愈发不利,他的心情愈发沉重。10月6日,蒋介石在华北督战主任罗奇等人的陪伴下,外出寻求片刻的慰藉。
罗奇,字振西,广西容县人士。当时担任北平警备总司令一职,深受蒋介石的青睐。
蒋在罗奇等人的陪伴下,于街头漫步之际,目光不期然地落在了街心一处摆设着卦摊的算命先生身上。心中一动,他产生了借助占卜来排解心中忧愁的念头。于是,他对罗奇说道:“不妨让这位算命先生给我们占一卦。”
“凡是对姓侯之人,不宜占卜,若用了,恐怕多灾多难。”
“那算命先生胡言乱语,不可轻信。”
蒋摇头不言。
战局之结果,令蒋意黯然神伤。自10月10日至15日,侯镜如所率的“东进兵团”,每日动用3至5个师的兵力,轮番对塔山阵地的阻援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,企图突破阵地,北上支援锦州。而我军东北野战军的阻援部队,依托阵地与国民党“东进兵团”激战六日,对敌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,却始终坚守阵地不失。东北野战军塔山阻击战的胜利,对于确保主力部队攻占锦州,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10月14日,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动了总攻,翌日便成功攻克了锦州。在这场战役中,东北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,解放了锦州,切断了东北、华北国民党军的联系,封锁了东北国民党军的陆上退路,为中央军委就地歼灭国民党军的战略意图的实现,创造了有利条件。与此同时,蒋介石在葫芦岛求签问卦之举,亦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。
武山庙抽签
1949年初,蒋介石意识到自己在大陆的统治行将终结,于是在1月21日的正午时分,他邀请五院院长共进宴会,并正式宣布了自己的“引退”。随后,在下午2点,蒋介石又在总统府官邸主持了国民党中央常委会的临时会议,并向与会者展示了他与李宗仁共同签署的联合宣言。
自本月21日起,李副总统将临时履行总统职责。
怀着无尽的哀愁,蒋介石踏出了中常委会,驱车前往中山陵,进行祭拜。在孙中山先生的灵前,他肃穆而立,沉默不语。当日午后4时10分,蒋介石乘坐“美龄”号专机,从南京的明故宫机场起飞,并命令飞行员在南京城上空盘旋一圈。此情此景,不禁让人感叹:无尽的江山,离别之际轻易,重逢之时却难。到了5时25分,蒋的专机缓缓降落在杭州的笕桥机场。陪同他的有陈诚、汤恩伯、蒋经国、俞济时等要员。次日,原班人马再次起飞,抵达了奉化的栎社机场。
“我已经将总统之位让给了李宗仁,打算前往五台山修行,从此远离尘世纷扰。”
蒋介石在与舅父告别之后,紧接着前往岩头外婆的陵墓,以表达对亲人的敬意与告别。他对大舅母张定根说道:“我们即将启程,不知你们是否愿意与我们一同前往?”
“去哪儿?”
蒋经国言:“前往应去之地。”
蒋介石沉默不语,面容上流露出一丝难掩的忧伤。
鹊遇天晚宿林中,
不知林内先有鹰。
同处心生恶,卦逢事不轻。
此卦象令蒋氏愈发忧虑重重。他对身边的亲信透露:“这鹰无疑是李宗仁无疑。”
蒋介石离宁波而去,迂回至小盘山,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祖先蒋摩珂之墓,他矗立在墓碑之前,心情久久不能平复。他走遍了奉化各地,对蒋氏宗祠逐一拜访,足迹踏遍了三岭、楼隘、沙栋头、葛岙等蒋姓族人聚居的乡村。
春节过后,蒋谨守素食之规三日,怀着虔诚之心,恭敬地前往溪口武山庙,向神明祈福并求取签文。
“出师不利,求官不得,丧妻失偶,早寻退路。”
“总统,不妨再抽一签,以期凑成三签之数。”
庙祝再次端起签筒,蒋虔诚地摇曳了几番,又一签应声而落。蒋定睛一看,不禁手颤心惊,只见签文上赫然写着:“刘先主遗诏托孤,孙皓三分归一。”
“这种事情,不信它就不会发生……”
蒋介石一声断喝,截住王世和的话语:“切莫胡言!武山庙的菩萨,灵验非凡!”
自蒋自武山庙抽得签文后,他的心情愈发低落。蒋介石此次于溪口逗留长达三月,心境愈发郁郁寡欢。
1949年4月21日,解放军成功跨越长江,而蒋介石则依然滞留在溪口。到了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的4月25日,蒋介石与宋美龄,连同俞济时、施觉民、石祖德,一同离开了溪口。在离别之际,当地的父老乡亲前来为他们送行。有人好奇地询问蒋介石何时能够重返故土,然而蒋介石只是沉默以对,仅用三个手指头示意。众人对他的意图只能猜测纷纷。直至5月6日,蒋介石一行人才抵达台湾。
晚年触霉头
1975年3月29日,蒋介石预感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,于是口述了遗言。这份遗言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秦孝仪记录在案,其中包含以下话语:
自束发之始,我便追随总理投身革命,始终自视为耶稣基督的信徒与总理的忠实追随者。
4月5日,蒋离世。
蒋介石离世前,曾出现不祥之兆。尽管他最终因衰老与疾病离世,这并无争议,然而,谁能否认,他不是在一系列国际事件接连遭受重大挫折,并承受了重重打击之后,身心俱疲而终的呢?或许,真正的原因是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1971年6月21日,尼克松总统宣布结束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长达21年的贸易禁令。紧随其后,他的特别助理基辛格于7月9日至11日秘密访问了中国。面对这一系列变化,蒋介石因内心愤懑难平,忍不住发泄怒火。同年10月25日,联合国在第26届大会上正式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加入,同时将蒋介石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的舞台。
不仅如此,历史的车轮在1972年2月21日继续向前滚动,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了中国的土地,并在那里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中美上海《联合公报》;同年9月25日,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亦访华,正式宣告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。这一系列重大事件之后,蒋介石政权昔日众多友邦盟国纷纷与之断绝外交关系。
在全球风云变幻、台湾局势动荡不安之际,蒋介石于台北挥舞手臂猛击桌面,怒斥联合国和美国人的“背信弃义,为暴力开道”,同时痛斥日本人的“忘恩负义,翻脸无情”。
若1949年于大陆的全面败北,对那位抱负未尽的政坛长者构成了沉重的打击,那么自1970年起在国际舞台上接踵而至的全面挫败,无疑是对一位步入暮年的长者造成了致命的打击。
“不吉利!不吉利!”
同年七月,蒋介石因重感冒诱发肺炎而入院治疗,直至次年一月九日,他在夜间睡眠中突发心肌缺氧症,虽经紧急救治转危为安,但肺炎始终未能痊愈。随着1975年四月缓缓而至,按照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——那对病患而言危机四伏的清明节终于降临,生命已至脆弱边缘的蒋介石,终究未能度过这个祭祖扫墓、追思亡灵的日子,于4月5日清明节当天离世。
回顾蒋介石的一生,他不仅信仰基督教与佛教,对于中国深厚的鬼神文化亦情有独钟。因此,他对神道教亦抱有深深的信仰,对阴阳风水亦深信不疑。他可谓是信仰多元,对世间万物所信奉的神灵,无论古今中外,皆毫无保留地信奉。
蒋介石葬礼举行之后,蒋经国和宋美龄决定将蒋介石的灵柩暂厝于慈湖。《蒋公崩逝丧厝纪实》一书中谓此举为“以待来日光复大陆。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”,以完成蒋介石的“心愿”。
配资炒股网股票,广州证券公司配资一览表最新,浙江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